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,2024 年我国印刷业延续高质量发展态势。数据显示,全国印刷企业总量达 10.9 万家,较上年同期增长 2.3%;行业总产值突破 1.5 万亿元,同比增幅 3.9%;从业人员规模保持在 232.1 万人的稳定水平。值得关注的是,外资企业数量为 1545 家,对外加工贸易额达 109.0 亿美元,外商投资总额 173.8 亿美元,显示出行业开放合作的持续深化。
在复杂市场环境下,我国印刷业呈现四大结构性特征:
一、产业规模稳健增长,区域布局更趋优化
行业核心指标持续向好,印刷产值、企业数量、资产总额实现同步增长。其中,年产值 5000 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 5082 家,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。区域发展形成差异化格局 —— 东部地区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升级,中部地区聚焦集约化发展实现突破,西部地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,东北地区则依托数字技术培育新动能,构建起多层次协同发展的产业版图。这种布局优化使各区域优势互补,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产业联动效应。
二、细分领域创新活跃,价值链条加速重构
面对市场需求变化,印刷企业主动调整业务结构,摒弃低附加值的传统加工模式,积极探索 “印刷 +” 融合发展路径。通过将印刷技术与科技、文化、电子等领域深度融合,企业聚焦高附加值产品开发,如智能包装、文化创意产品等。这种战略转型不仅提升了产品溢价能力,更催生了个性化定制、场景化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,推动行业从单一加工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。
三、对外贸易企稳回升,国际合作提质增效
印刷企业积极应对国际市场变化,战略重心从单纯产品输出转向资本与产能合作。借助国际展会平台拓展合作渠道,有效扭转了对外加工贸易额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局面。数据显示,2024 年对外加工贸易额实现止跌回升,企业通过技术输出、海外建厂等方式,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,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。这种开放合作模式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,推动 “中国印刷” 向 “全球智造” 跨越。
四、数智绿色双轮驱动,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
行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,数字化与绿色化成为核心引擎。全国数字印刷企业达 6033 家,在建智能印厂 2671 家,绿色印刷认证企业 2302 家,形成覆盖设计、生产、管理全流程的智能化体系。典型案例如乐凯华光通过 AI 技术实现制版环节的全流程自动化,其研发的免冲洗版材无需化学处理即可上机印刷,既提升生产效率又实现环保目标。这种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向 “零污染、高效率” 方向迈进,培育出数字绿色融合的新质生产力。
当前行业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:有效需求不足导致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偏低,盈利能力同比下降 2.0%,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凸显。对此,行业主管部门提出,要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全面实施印刷业数字化三年行动计划,通过数据驱动、数字贯通、数智赋能,加快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产业生态。具体路径包括: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,推动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;优化产业政策供给,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扶持力度;加强国际产能合作,拓展 “一带一路” 市场空间。通过系统性改革,推动印刷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,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。